新书推荐丨仓修良文集之《章学诚和〈文史通义〉》《文史通义新编新注(全二册)》
专业文史哲
章学诚
(1738年—1801年)
章学诚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杰出的史学评论家,方志学的奠基人。在《文史通义》中,他提出史学理论上一系列的杰出见解,从理论上总结了18世纪以前的中国史学理论,明确提出“六经皆史”,辨“史法”、“史意”之区别,论“史德”、“言公”的重要,发展了刘知幾提出的“史家三长”说。
新书推荐
《章学诚和〈文史通义〉》
仓修良 著
ISBN:978-7-100-21899-3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3年7月
定价:126.00元
向上滑动阅览
本书目录
章学诚和《文史通义》
第一章 章学诚生活的时代——“乾嘉盛世”的社会特点........3
第一节 “乾嘉学派”是清朝统治者文化专制主义的产物 ..........3
第二节 盛极一时的乾嘉考据学风 ...........9
第三节 在“乾嘉盛世”的背后 .......14
第二章 穷困潦倒的一生...........18
第一节 “意气落落,不可一世”的青年时代 .........18
第二节 学问“不合时好”而不敢入仕的中年时代 ........24
第三节 为人幕僚,“坎坷潦倒”的晚年 .............37
第三章 《文史通义》编著的目的、内容和版本
.....57
第一节 《文史通义》编著的过程和著作目的 ............57
第二节 《文史通义》的内容和版本 ............62
第四章 《文史通义》是章学诚学术思想的结晶
.........68
第一节 不彻底的唯物论思想 .........68
第二节 进化论的进步史观 ...........75
第三节 反对英雄史观 ...............82
第四节 可贵的治学经验 .................84
第五节 “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 ............94
第六节 史家著述之道“贵知其意” ............97
第七节 “六经皆史”说的阐明 ...........99
第八节 史家必须具备“史德” .........128
第九节 主张文人不能修史 ............134
第十节 对历史编纂学的贡献 ............139
第十一节 阐发方志理论,创立方志学 .............160
第十二节 章学诚史学思想的局限性 .............178
第五章 章学诚是浙东史学的殿军.........181
第一节 清代浙东史学的概况 ..........181
第二节 清代浙东史学的特点 .........184
第三节 需要辨清的几个问题 ............194
附 章学诚评传
前 言.............201
第一章 时代·故里·童年..........203
第一节 生活的时代 ................203
第二节 道墟故里 ..................213
第三节 无忧无虑的童年 ..........216
第二章 坎坷仕途........................221
第一节 自命不凡,眼高手低 .........221
第二节 国子监岁月 .................224
第三节 由子之道,任子之天 ...........227
第三章 茫茫学海..........233
第一节 始撰《文史通义》 .........233
第二节 四十一岁中进士 ...........238
第三节 河南遇盗 ........................244
第四章 贫病交加,终老山林..........252
第一节 毕沅幕僚 ...................252
第二节 《湖北通志》的编修 ...........258
第三节 手足情深 .....................264
第四节 晚年上书 ....................269
第五节 《史籍考》的编纂 ..........272
第五章 做人与治学....................278
第一节 堂堂正正地做人 ............278
第二节 踏踏实实地治学 .............288
第六章 成一家之言的《文史通义》(上)
——著作的宗旨与该书的流传 .............301
第一节 成一家之言的著作宗旨 ..........301
第二节 《文史通义》的流传与版本 ..........308
第七章 成一家之言的《文史通义》(中)
—独树一帜的史学思想 .........314
第一节 提倡史学必须“经世致用” ............314
第二节 重点探讨史义以挽救史学之积弊 ..........318
第三节 大谈“六经皆史” ...............321
第四节 史家必须具备“史德” ...........326
第五节 文人不能修史 ...............332
第六节 别出心裁的史籍分类法 ...........335
第七节 扩大史学的范围 ............336
第八节 纪传体史书应增设《史官传》 .........339
第八章 成一家之言的《文史通义》(下)
——方志学的创立 ..............342
第一节 丰富的方志学理论 ..........342
第二节 方志学理论的三大来源 ............366
第九章 章学诚在中国史学上的地位.......376
第一节 该怎样评价章学诚 ..........376
第二节 章学诚在中国史学上的地位 .........380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仓修良文集的第5卷,包括《章学诚和〈文史通义〉》和《章学诚评传》(与仓晓梅合著)两部分。《章学诚和〈文史通义》主要论述了章学城编著《文史通义》的背景、目的、内容、版本、史学思想等,重点论述了其史学思想。尽管其代表作《文史通义》在去世前未能修完,但“成一家之言”的目的却实现了。在《文史通义》中,他提出史学理论上一系列的杰出见解,诸如史书编修必须重视“史义”、优秀历史学家必须具备“史德”、系统阐发“六经皆史”说、扩大史料范围,等等,都做到了发前人所未发;虽有丰富的史学理论,却无处实践,因而肆力于方志的编纂,用以检验自己的史学理论。章学诚强调,修志当中要实地调查,重视乡邦文献,要求内容详近略远,反对形式主义。在总结前人修志得失前提下,结合自己的修志经验的升华,提出了系统的修志义例和理论,建立起方志学。《章学诚评传》(与仓晓梅合著)主要叙述了章学城从童年到终老山林的一生,重点论述了《文史通义》的史学思想。
作者简介
仓修良先生(1933—2021)是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方志学家,江苏省泗阳县人。1958 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学院历史系,一直在杭州大学历史系任教。1998 年国务院决定四校合并,为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生前社会兼职有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名誉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地方志学会学术委员,浙江省地方志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研究所、宁波大学、温州大学兼职教授等。仓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史学史、历史文献学、方志学和谱牒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著述宏富。
《文史通义新编新注(全二册)》
(清)章学诚 著
仓修良 编注
ISBN:978-7-100-22401-7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3年8月
定价:238.00元
向上滑动阅览
本书目录
上 册
内篇一......1
易教上 ......1
易教中......6
易教下......8
书教上......11
书教中......15
书教下......19
诗教上......25
诗教下......32
礼教......38
经解上......43
经解中......45
经解下......48
内篇二......53
原道上......53
原道中......57
原道下......59
原学上......63
原学中......64
原学下......65
博约上......66
博约中......68
博约下......69
浙东学术......71
朱陆......73
书《朱陆》篇后......77
文德......80
文理......82
古文公式......86
古文十弊......88
内篇三......95
辨似......95
繁称......98
匡谬......103
质性......108
黠陋......111
俗嫌......115
针名......117
砭异......118
砭俗......120
内篇四......123
所见......123
言公上......124
言公中......128
言公下......133
说林......139
知难......147
释通......150
申郑......158
答客问上......160
答客问中......162
答客问下......164
横通......166
内篇五......169
史德......169
史释......172
史注......175
传记......178
习固......182
诗话......183
书坊刻诗话后......189
题《随园诗话》......194
妇学......195
《妇学》篇书后......202
内篇六......204
文集......204
答问......207
篇卷......210
天喻......212
师说......214
假年......215
博杂......217
同居......218
感遇......219
感赋......222
杂说......224
外篇一......228
立言有本......228
《述学》驳文......230
《淮南子洪保》辨......236
论文辨伪......250
与孙渊如观察论学十规......255
与陈观民工部论史学.......263
论课蒙学文法......268
史学例议上......275
史学例议下......277
史篇别录例议......278
论修史籍考要略......283
史考释例......287
史考摘录......298
读《史通》......308
读《北史·儒林传》随札......309
驳孙何《碑解》......314
驳张符骧论文......315
评沈梅村古文......317
评周永清书其妇孙孺人事......321
墓铭辨例......322
通说为邱君题南乐官舍......325
家谱杂议......327
杂说上......331
杂说中......332
杂说下......333
下 册
外篇二......335
《三史同姓名录》序......335
《史姓韵编》序......337
《藉书园书目》叙......339
为谢司马撰《楚辞章句》序......340
《纪年经纬》序......341
代拟《续通典礼典目录》序......342
删订曾南丰《南齐书目录》序......346
《文学》叙例......348
《文格举隅》序......350
赵立斋《时文题式》引言......351
《四书释理》序......352
《刘忠介公年谱》叙......354
高邮沈氏家谱序......355
嘉善茜泾浦氏支谱序......357
陈东浦方伯诗序......359
《唐书纠谬》书后......361
《皇甫持正文集》书后......363
《李义山文集》书后......366
韩柳二先生年谱书后......367
书《贯道堂文集》后......370
书孙渊如观察《原性》篇后......375
书郎通议墓志后......377
朱先生墓志书后......380
《说文字原》课本书后......381
《郑学斋记》书后......382
《韩诗编年笺注》书后......383
金君行状书后......385
跋《香泉读书记》......386
跋《江宁古刻今存录》......387
跋《屠怀三制义》......388
跋《邗上题襟集》......390
徐尚之古文跋......391
刘氏书楼题存我额记......391
吴澄野太史《历代诗钞》商语......393
清漳书院留别条训三十三篇......397
定武书院教诸生识字训约......416
外篇三......419
报黄大俞先生......419
报谢文学......421
论文上弇山尚书......423
与吴胥石简......424
答吴胥石书......426
又答吴胥石书......428
上晓徵学士书......428
为毕制军与钱辛楣宫詹论续鉴书......431
上辛楣宫詹书......435
上慕堂光禄书......436
答邵二云......437
与邵二云论学......438
与邵二云......439
与邵二云论文......441
与邵二云论修《宋史》书......443
与邵二云论文书......444
与邵二云论学......446
与邵二云书......447
与邵二云书......447
与邵与桐书......448
答邵二云书......450
与史余村......452
与史余村论文......454
又与史余村......454
与史余村简......455
与史余村论学书......455
与汪龙庄书三月......456
与汪龙庄简......457
与胡雒君......459
与胡雒君论文......460
与胡雒君论校《胡穉威集》二简......462
与严冬友侍读......464
与朱沧湄中翰论学书......466
答沈枫墀论学......469
又答沈枫墀......472
与陈鉴亭论学......472
答陈鉴亭......474
报孙渊如书......475
与孙渊如书......475
与周永清论文......476
又与永清论文......477
答周永清辨论文法......478
答周筤谷论课蒙书癸卯......479
再答周筤谷论课蒙书癸卯......481
与乔迁安明府论初学课业三简......482
与林秀才......486
与刘宝七昆弟论家传书......487
答某友请碑志书......488
与冯秋山论修谱书......491
与周次列举人论刻先集......492
候国子司业朱春浦先生书......494
与阮学使论求遗书......496
上朱中堂世叔......498
上毕抚台书己酉十一月二十九日......500
上朱大司马书......501
又上朱大司马书......502
又上朱大司马书......502
上朱大司马论文......504
与朱少白论文......505
又与朱少白论文......506
又与朱少白......507
答朱少白书......509
又答朱少白书......510
又答朱少白书......512
又与朱少白书......513
与朱少白书......514
上梁相公书......518
与钱献之书......519
与族孙守一论史表......521
与族孙汝楠论学书丙戌......523
与史氏诸表侄论策对书......525
又与正甫论文......528
论文示贻选......530
答大儿贻选问......532
家书一 ......533
家书二 ......534
家书三......535
家书四......536
家书五......536
家书六......537
家书七......538
外篇四......540
方志立三书议......540
州县请立志科议......545
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一书......549
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二书......552
与甄秀才论《文选》义例书......557
驳《文选》义例书再答......558
修志十议呈天门胡明府......559
地志统部......565
方志辨体......569
与石首王明府论志例......573
报广济黄大尹论修志书......576
复崔荆州书......577
记与戴东原论修志......579
《和州志·志隅》自叙......581
《和州志·皇言纪》序例......582
《和州志·官师表》序例......583
《和州志·选举表》序例......584
《和州志·氏族表》序例上......586
《和州志·氏族表》序例中......588
《和州志·氏族表》序例下......589
《和州志·舆地图》序例......591
《和州志·田赋书》序例......593
《和州志·艺文书》序例......596
《和州志·政略》序例......602
《和州志·列传》总论......604
《和州志·阙访列传》序例......607
《和州志·前志列传》序例上......608
《和州志·前志列传》序例中......611
《和州志·前志列传》序例下......613
《和州志·文征》序例......615
外篇五......618
《永清县志·皇言纪》序例......618
《永清县志·恩泽纪》序例......620
《永清县志·职官表》序例......621
《永清县志·选举表》序例......623
《永清县志·士族表》序例......625
《永清县志·舆地图》序例......627
《永清县志·建置图》序例......629
《永清县志·水道图》序例......630
《永清县志·六书》例议......632
《永清县志·政略》序例......635
《永清县志·列传》序例......637
《永清县志·列女列传》序例......639
《永清县志·阙访列传》序例......642
《永清县志·前志列传》序例......644
《永清县志·文征》序例......647
《亳州志·人物表》例议上......652
《亳州志·人物表》例议中......653
《亳州志·人物表》例议下......654
《亳州志·掌故》例议上......656
《亳州志·掌故》例议中......657
《亳州志·掌故》例议下......658
外篇六......660
为毕制府撰《湖北通志》序......660
《湖北通志》凡例......663
《湖北通志·族望表》序例......668
《湖北通志·人物表》序例......670
《湖北通志·春秋人名》序例......671
《湖北通志·府县考》序例......672
《湖北通志·政略》序例......672
《湖北通志》序传......673
《湖北通志·前志》传序......676
《湖北掌故》序例......676
《湖北文征》序例......678
跋《湖北通志》检存稿......678
《天门县志·艺文考》序艺文论附......679
《天门县志·五行考》序......680
《天门县志·学校考》序......681
为张吉甫司马撰《大名县志》序......681
为毕秋帆制府撰《常德府志》序......684
为毕秋帆制府撰《荆州府志》序......686
为毕秋帆制府撰《石首县志》序......689
书《吴郡志》后......690
书《姑苏志》后......693
书《滦志》后......696
书《武功志》后......698
书《朝邑志》后......700
书《灵寿县志》后......702
《姑孰备考》书后......705
附录一......707
大梁本《文史通义》原序......707
伍崇曜《文史通义》跋......707
季真《文史通义》跋......709
王秉恩《文史通义》跋......709
王宗炎复书......710
附录二......712
《文史通义新编》前言......712
内容简介
章学诚《文史通义》是中国传统史学的集大成之作。章学诚先生生前寥寥,著作由友人王宗炎代为编次,传世版本编次、篇数相差巨大。仓修良先生积三十年之力打捞章氏遗文,编成《文史通义新编新注》,较之目前流布的叶瑛本《文史通义》,多出了176篇,堪称章氏功臣。本书章节上共分为内篇五、外篇六,收入文章近三百篇,在充分吸收胡适、钱穆等先贤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考订了《文史通义》所收篇目的成书年代,为我们深入了解章学诚学术思想的演进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作者简介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清代著名学者、思想家。他一生坎坷,却在学术文化方面取得杰出成就。特别是在史学、方志学、校雠学等方面,提出一整套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真正做到了集古之大成,成一家之言。他在社会政治、哲学、文学、教育学、谱牒学等方面也提出过许多富有时代意义的独到见解。
出版说明
仓修良先生(1933—2021)是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方志学家,江苏省泗阳县人。1958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学院历史系,一直在杭州大学历史系任教。1998年国务院决定四校合并,为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生前社会兼职有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名誉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地方志学会学术委员,浙江省地方志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研究所、宁波大学、温州大学兼职教授等。
仓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史学史、历史文献学、方志学和谱牒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著述宏富。出版学术专著有《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与魏得良合著)、《中国古代史学史》、《方志学通论》、《谱牒学通论》、《章学诚和〈文史通义〉》、《章学诚评传》(与叶建华合著)、《章学诚评传》(与仓晓梅合著),自选文集《史家·史籍·史学》、《仓修良探方志》、《史志丛稿》、《独乐斋文存》。主持二十五史辞典丛书的编纂工作,主编《中国史学名著评介》(三卷本、五卷本)、《史记辞典》、《汉书辞典》、《二十五史警句妙语辞典》、《中国历史文选》(下册,与魏得良合编)、《中国史学史参考资料》、《中国华东文献丛书·华东稀见方志文献》(全五十卷),《中国历史大辞典·史学史卷》编委,撰写《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要籍解题。古籍整理有《爝火录》(与魏得良合校)、《文史通义新编》、《文史通义新编新注》等。在《历史研究》、《新华文摘》、《中国史研究》、《文史》、《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两百余篇,科研成果多次受到国家和省部级的奖励。事迹被收入中外名人辞典三十多种,治学经历被收入朝华出版社《学林春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仓先生在2017年出版《谱牒学通论》后,有意出版本人文集,将生平著述作一总结,集中呈现给学界朋友与广大读者。文集的出版,承商务印书馆的大力支持,同时得到浙江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所“双一流”项目经费出版资助。编纂工作从2019年底正式启动,由于身体原因,仓先生委托留系弟子鲍永军负责,从事制订编纂计划、搜集整理并复印论文、整齐文献格式、校对清样及引文、联络沟通等编务。仓先生确定文集编纂计划与目录,指导编纂工作,夫人任宁沪女士、女儿仓晓梅女士提供书信与照片资料,对封面设计、文集装帧等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文集编纂工作,得到先生弟子们的积极参与和热忱帮助。叶建华同志校对文集排版文字、核对论著引文。陈凯同志参与制订编纂计划,负责书信整理编纂工作,参与统一文集文献格式,编撰《学术论著编年目录》。张勤同志编撰《学术活动年表》。先生其他弟子,钱茂伟、舒仁辉、刘连开、殷梦霞、文善常、范立舟、陈鹏鸣、金伟、白雪飞、郜晏君、邢舒绪等同志,始终关注支持文集编纂工作。
本文集包含五方面内容,依次为专著、古籍整理、论文集、附录、书信集。文集凡十卷:第一卷《中国古代史学史》;第二卷《方志学通论》;第三卷《谱牒学通论》;第四卷《章学诚评传》(与叶建华合著);第五卷《章学诚和〈文史通义〉》、《章学诚评传》(与仓晓梅合著);第六卷《文史通义新编新注》;第七卷《中国史学史论集》;第八卷《方志学论集》;第九卷《谱牒学与历史文献学论集》,附录《学术活动年表》、《学术论著编年目录》;第十卷《友朋书信集》。仓先生所撰中国历史要籍解题,收入第七卷《中国史学史论集》。仓先生主编的《中国史学名著评介》、《文史通义新编》、《爝火录》以及《中国历史文选》,所撰《中国历史大辞典·史学史》、《史记辞典》、《汉书辞典》、《二十五史警句妙语辞典》词条,限于篇幅,本文集不再收录。原四本论文集《史家·史籍·史学》、《仓修良探方志》、《史志丛稿》、《独乐斋文存》中的相关序言、前言、后记,分别收入第七、八、九卷中。文集中的专著,有增订本者,收增订本。已出版著作与发表的论文,注释体例多有不同,此次出版,为方便读者,重新编排,核对引文,尽可能按照最新出版规范,统一注释体例。
文集编纂尚在进行,仓先生不幸于2021年3月逝世,遗憾不可弥补。文集第一卷于11月问世,后续各卷陆续出版,以慰先生在天之灵。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先生之学,百世流芳。
编者
2021年10月26日
仓修良文集·已出书目
《谱牒学通论》
点击书影,即可购书
仓修良 著
ISBN:978-7-100-21121-5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2年10月
定价:150.00元
向上滑动阅览
本书目录
序 言 ......1
第一章 谱牒学的起源 .....48
一、关于西周起源说的几种论述 ......48
二、需要辨析的几个问题 ......53
三、西周宗法制是谱牒学起源的社会背景与条件 ......56
第二章 《世本》——我国最早的谱牒著作 ......64
一、关于书名等问题 ......64
二、成书时代与作者 ......70
三、《世本》——宗法制度的产物 ......78
四、《世本》的内容 ......82
五、散佚和辑佚 ......100
六、《世本》的价值 ......105
第三章 两汉谱学的发展......110
一、两汉谱牒学简介 ......110
二、司马迁与谱牒学 ......115
三、王符《潜夫论》中的《志氏姓》 ......120
四、应劭《风俗通义》中的《姓氏》篇 ......124
第四章 谱学发展的鼎盛时期——魏晋南北朝谱学 ......129
一、魏晋南北朝谱学发展的原因 ......129
二、魏晋南北朝谱学发展的特点 ......139
三、谱学家和谱学著作 ......145
四、使用保存家谱的功臣刘孝标 ......152
第五章 作为政治斗争工具的唐代谱学......163
一、唐代谱学发展与政治斗争 ......164
二、唐代谱学发展与社会风气 ......177
三、谱学家和谱学著作 ......181
四、关于两份唐代敦煌姓氏族谱残卷 ......202
第六章 处于发展转型的宋代谱学......217
一、开启私家之谱局面的宋代谱学 ......217
二、欧阳修在谱牒学上的贡献 ......226
三、苏洵编修家谱的主张 ......259
四、郑樵《通志·氏族略》所反映的谱学思想 ......273
五、邓名世的《古今姓氏书辨证》 ......290
第七章 明代谱学发展概况......300
一、元、明两代私家之谱的编修 ......300
二、明代姓氏之书的编写 ......315
三、宋濂的谱牒学理论 ......333
四、方孝孺的谱牒学理论 ......349
第八章 停滞不前的清代谱学......367
一、清代谱学发展停滞状态 ......367
二、章学诚的谱牒学理论 ......377
三、钱大昕的谱牒学理论 ......395
四、纪昀的谱牒学理论 ......400
第九章 谱学发展的新成员——年谱 ......409
一、宋代产生年谱的历史背景与社会条件 ......409
二、年谱的几种类型及其利弊得失 ......415
三、年谱的学术价值 ......420
第十章 家谱概论......423
一、家谱是什么 ......423
二、私家之谱起源于何时 ......426
三、谱学研究和旧家谱保存现状 ......434
四、家谱的文献价值和局限性 ......438
五、使用家谱资料应当审慎 ......444
第十一章 家谱辨伪举要 ......447
一、江山《须江郎峰祝氏族谱》 ......448
二、济南《周氏志》——周氏家谱 ......449
三、济南《义门传芳录——强氏家谱》 ......449
四、台州地区陈、吴两姓家谱祖先世系居然相同 ......450
五、挖改谱主姓氏的家谱中作伪现象 ......451
六、《钟氏族谱》钟嵘序辨伪 ......454
七、《泾川柳氏宗谱》柳玭序是伪作 ......456
后 记 ......459
内容简介
全书深入探索谱牒学发展史,宏观论述其历史与理论,明确学科概念定义;运用文化反映论的原理,探讨谱牒起源问题,对各个时期谱学发展及其代表人物与著作进行细致研究,展现其阶段特色以及有代表性的理论主张。仓修良先生对于现存最早谱牒著作《世本》的研究,以及对司马迁、刘孝标、欧阳修、苏洵、郑樵、宋濂、方孝孺、章学诚等在谱学方面的贡献和地位等问题的探讨,富有鲜明的学术个性。此外本书研究了年谱和家谱的性质、价值和局限性,最后通过案例研究家谱辨伪的问题,揭示基本思路与方法,具有很强的学术实践意义。
《中国古代史学史》
点击书影,即可购书
仓修良 著
ISBN:978-7-100-19633-8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1年11月
定价:198.00元
向上滑动阅览
本书目录
第一编 中国史学的起源和战国秦汉间的史学
第一章 中国史学的起源......3
第一节 史学产生的时代 ......3
第二节 史料和史官 ........7
第三节 孔子以前的史学 ........14
第四节 孔子和《春秋》 .........23
第二章 战国秦汉间的史学.......27
第一节 战国秦汉间历史发展的特点 ....27
第二节 编年体巨著 —《左传》 ......31
第三节 各种史著的撰述 ...38
第二编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汉魏六朝史学
第三章 纪传史体的兴起与发达的原因......53
第一节 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与经济文化的繁荣 .....53
第二节 重视人的作用,通过人物传记总结经验教训 ....55
第三节 选举制度在史学上的反映 .....55
第四节 《史》、《汉》二书的影响和直接推动 ....56
第四章 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58
第一节 司马迁创作《史记》 ....58
第二节 司马迁的史学 ......63
第三节 《史记》的人民性与艺术性 .....73
第五章 两汉之际的史学........83
第一节 断代史的创立者班固 ....83
第二节 汉代其他史家和史著 ...91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史学的蓬勃发展......108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的新地位 ....108
第二节 陈寿与《三国志》 .....129
第三节 范晔与《后汉书》 .....140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其他的史家和史著 ....153
第三编 主通明变的唐宋元史学
第七章 唐宋元史学的特点.......171
第一节 唐宋元时期社会发展概况 ....171
第二节 通史之风的盛行和各种新史体的出现 ....173
第八章 唐设史馆修史......178
第一节 史馆的设立 ....178
第二节 起居注和实录 .....181
第三节 唐初史馆所修之五代史和《晋书》 .....183
第四节 李延寿的《南史》和《北史》 .....189
第九章 杰出的史学评论家刘知幾......192
第一节 刘知幾著《史通》 ......192
第二节 刘知幾对史学的贡献 ......196
第三节 刘知幾的史学思想 ....214
第十章 典章制度通史 ——《通典》和《文献通考》.......225
第一节 杜佑和《通典》 ........225
第二节 马端临和《文献通考》 ......235
第十一章 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248
第一节 《资治通鉴》编修的经过 ....248
第二节 《资治通鉴》在史学上的地位 ...254
第三节 司马光的史学思想 ...261
第四节 胡三省和《通鉴注》 ......270
第十二章 纪传体通史 ——《通志》.........278
第一节 郑樵和《通志》 ......278
第二节 郑樵在史学上的贡献 ....286
第三节 郑樵的史学思想 ....290
第十三章 唐宋元时期其他史家和史著...296
第一节 新史体的创立 ......296
第二节 新旧《唐书》和新旧《五代史》 ....313
第三节 两宋时期当代史的编修 .....324
第四节 元修宋、辽、金三史 ...330
第五节 目录学的新发展和高度发展的唐宋笔记 ...336
第六节 唐宋元时期地方志的编修和舆地学的发展 ..346
第七节 唐宋谱学发展 .....356
第八节 唐宋元时期杂史举要 ..366
第九节 大规模类书的编纂 ....369
第四编 具有启蒙色彩的明清史学
第十四章 明清时期史学特点......373
第一节 封建社会晚期的明清社会特点 ....373
第二节 理学与反理学的斗争 ...379
第三节 清初统治者的高压政策使史学走上考据道路 ....385
第十五章 再度以褒贬人物为中心的明代史学.....391
第一节 形成重当代、重人物褒贬的原因 ...391
第二节 明代传记概述 .....394
第三节 明代设馆编修的史书 ...396
第四节 纲目体盛行和史学走向社会 ......401
第五节 王世贞和李贽 .....410
第六节 胡应麟和辨伪学 ....422
第七节 谈迁和他的编年体史著《国榷》.....428
第八节 其他野史举要 ....433
第十六章 清代前期史学概况.....442
第一节 开辟一代新学风的清初史学家顾炎武 ....442
第二节 王夫之和《读通鉴论》....452
第三节 顾祖禹和《读史方舆纪要》....462
第四节 清政府设馆编修《明史》.....470
第五节 对《资治通鉴》的续补 .....474
第六节 三通、四库馆的开设 ......477
第十七章 清代浙东史学.........481
第一节 浙东史学的统系和特点 ....481
第二节 浙东史学的开山祖——黄宗羲 ....491
第三节 万斯同在史学上的贡献 ....501
第四节 全祖望在史学上的贡献 ......507
第五节 邵晋涵的史学 .....514
第十八章 清代杰出的史学评论家、浙东史学殿军章学诚.....524
第一节 章学诚和《文史通义》 ....524
第二节 章学诚的史学思想和在史学上的贡献 ...533
第三节 章学诚的方志学 .....551
第十九章 乾嘉史学......562
第一节 乾嘉史学的特点和概况 ...562
第二节 方志与谱牒之盛行 ...571
第三节 乾嘉时代的史家及其代表作 ....579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梳理中国古代史学史的论著。作者以历史时期为经,将史学起源至清末史学的发展演变分为四个阶段:第一编中国史学的起源和战国秦汉间的史学,详述此时段史学起源、古代史官、先秦史著,等等;第二编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汉魏六朝史学,汉魏六朝时期纪传体、编年体等史著获得极大发展,作者探讨此时期史学蓬勃发展的背景、条件,全面展现汉魏六朝时期史学发展;第三编主通明变的唐宋元史学,史学的自觉自唐刘知幾始,本编中作者从史馆、史学、氏著、史学思想四个方面展现了主通明变的史学自觉;第四编具有启蒙色彩的明清史学,六经皆史、经世致用史学思想出现,清初新学风影响所及深远,史学走向学理上更加独立成熟的发展阶段。
《方志学通论(增订本)》
点击书影,即可购书
仓修良 著
ISBN:978-7-100-20362-3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2年4月
定价:198.00元
向上滑动阅览
本书目录
第一章 方志的性质和特点......1
第一节 方志的性质......1
第二节 方志的特点......6
第二章 方志的起源......38
第一节 关于方志起源的几种看法......38
第二节 方志应是特定时代的产物......60
第三节 方志起源于两汉之地记......64
第三章 方志发展的第一个阶段——魏晋南北朝的地记......89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地记发达的原因......89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记概述......94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记的内容......110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记简评......130
第四章 方志发展的第二个阶段——隋唐五代的图经......151
第一节 隋唐五代图经发达的原因......152
第二节 图经是一种什么样的著作......157
第三节 隋唐五代图经发展概况......161
第四节 隋唐图经的内容......167
第五节 敦煌图经残卷简介......172
第六节 《沙州伊州地志》残卷的名称和《沙州都督府图经》残卷版本问题......203
第七节 敦煌图经残卷的价值和启示......206
第五章 方志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体例趋于定型的宋元方志......217
第一节 记人述地再度汇合一体......217
第二节 宋代方志编修概述......223
第三节 方志体例趋于定型......229
第四节 宋代方志述评......244
第五节 稳步发展的元代方志......267
第六章 迅速发展的明代方志......278
第一节 明代方志发展概况......278
第二节 明代方志编修的特点......282
第三节 明代方志述评......294
第七章 进入全盛时期的清代方志......304
第一节 清代方志编修概况......304
第二节 清代方志编修的体例......310
第三节 清代修志中的流派......314
第八章 民国时期的方志编修与方志学研究......327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方志编修概况......327
第二节 民国时期方志评述......336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方志学研究概述......344
第九章 新中国的修志事业概述......354
第一节 马鞍形的新中国修志事业的发展......354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第一届志书述评......373
第十章 章学诚和方志学......403
第一节 坎坷的一生......403
第二节 章学诚的方志理论......410
第三节 章学诚方志理论的三大来源......438
第十一章 旧方志的价值和整理......463
第一节 旧方志的价值......463
第二节 旧方志的整理......481
第十二章 新方志的编纂......502
第一节 建立修志机构......502
第二节 资料的搜集、整理和鉴别......503
第三节 关于新志编修的几点意见......527
第十三章 新一轮志书的编纂......575
第一节 上一轮修志的巨大成就......576
第二节 上一轮修志中存在的问题......584
第三节 上一轮修志中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590
第四节 新一轮修志的精品意识......593
第十四章 胡乔木的方志理论......612
第一节 胡乔木的生平简述......612
第二节 明确阐述修志工作和地方志书的性质......620
第三节 针对志书弊病,提出编纂要求......626
第四节 确保志书质量的关键在于把好人选关......635
后 记......641
内容简介
本书为我国方志学大家仓修良先生毕其一生研究方志学所作的通论。主要论及中国方志性质和特点,涉及魏晋南北朝的地记、隋唐五代的图经、宋元方志、明代方志、清代方志、章学诚和方志学、民国时期方志编修与方志学研究、新中国修志事业概述、旧方志的价值和整理、新方志的编纂、新一轮志书的编纂等。该书1990年由齐鲁书社出版后,2003年由方志出版社出版过修订本,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在修订本基础上增订,并增补了“胡乔木的方志理论”一章,使内容更为完整和系统。本次出版以2013年版本为底本再版,并收入《仓修良文集》。
我知道你在看哟